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谁说的?
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两句话出自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意思是说书就像药一样,善读能够治疗愚蠢之病,还有预防的功效,这个比喻十分恰当。 这是古代励志名言,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善读”,比通常说的“开卷有益”更进一步。其实开卷有时有益,有时无益,比如看糟粕的书,看网上、手机上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党”的文章,就无益。古人说的“善读”,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读,而且要思考。 人物经历: 刘向是西汉楚元王的四世孙。楚元王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刘向与当时的汉宣帝未出五服,血缘关系尚近,因而可以被举荐为官。刘向12岁为辇郎,就是引导皇帝车辇的仪仗队队员,这只是个荣誉。 20岁为谏大夫,这个职务需要有学问,否则回答不了皇帝的提问,也给不了皇帝合理化建议。可见刘向是读了很多书的。有一次皇帝咨询神仙、方术之事,刘向献上一本他可以倒背如流的奇书,书中有方术,可以炼黄金。皇帝让人如法炮制,花费很多钱财终不能验证,就罢了他的官。 吏部则弹劾他造假、欺君,罪当处死。不过,给朝廷输财可以赎罪。刘向的哥哥就把由自己继承的家族的封地的一半献给了朝廷,刘向这才免死。由此可见,刘向读书并非完全“善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书犹药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什么意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意思是书就像药一样,阅读得法,可以医治愚蠢的毛病。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汉代刘向所说,这句话告诉人们读书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读书可以解除人的失落感、寂寞感和孤独感,可以使人心神集中、杂念尽消、心平气和、神志安稳,从而有利健康。 读书可以引导人专心于书中,暂时忘却病痛带来的苦恼,使患者意境开阔、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康复。 扩展资料 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 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子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出自哪里?
“善读之可以医愚”上一句话是“书犹药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苑》 这是汉代诗人刘向的名句。 释义:书犹同良药,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钝,书像药一样,好好读书可以医治愚蠢。所以,书是人类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好朋友。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成书于鸿嘉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刘向出身名门,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当过很接近皇帝的辅政官僚,但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不是做官,而是当编辑,读书。 他全部精力用在校书于天禄阁(皇家图书馆),担任经、传、诗、赋方面的“总编辑”,花了20多年工夫,把百年间堆积如山的宫廷藏书重加整理,勘校了《战国策》,编著了《新序》、《说苑》、《烈女传》、《洪范五行传》等,后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也是从刘向的《世说》等书中脱胎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