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什么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的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一词,在拉丁语中为“religare”或“religio”,意为人与神的联接或敬神。在汉语词源中,“宗”字从“宀 ”从“示”,意为宇宙神祇所居,也有祭祀祖先或日月星辰江河海峦的意思。“教”指教育、育化,上施而下效。二者合在一起,则有神道设教的意味。在历史发展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世界各地各个族群都赋予了宗教不同的意义。在中国,“宗教”一词最先见于佛经,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随西方宗教学崛起及其对中国学术界之影响,一般在学术上将“宗教”与“Religion”一词画上了等号,成为广义上的宗教概念。 宗教,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宗教”二字连用在汉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早在宋代, “宗教”一词已经成为固定词组, 意指佛教内部不同宗派及其教法。儒教、道教后来也使用这个词汇, 同样用来指称其内部不同宗派、教法。但在古汉语语境中, 这一词汇仍主要用以区分佛教内部教派。19世纪中后期, 时人引用日本译法, 将英语中的religion一词译作“宗教”, 泛指人类社会中一切宗教现象,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一词自此正式进入汉语言体系, 成为习语, 沿用至今。
宗教是什么?
专业的说法是,宗是教义,是真正的心法,是形而上的思想,教是教育,是与世俗人接轨的表现,是形而下的内容。
以儒家为例,儒的意思是“儒,柔也,术士之称。”(《说文解字》)说的就是担任生活中不同职能的角色,“儒者,人之需也”,于是慢慢延伸出“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条人生之路,这是一个体系的构成,可谓“博大精深”;
——从这个角度而言,宗教=不同的思想体系,各个角度观察宇宙自然人生的规律所得到的心得与看法。
什么叫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宗教之成立,其种类甚多,型态亦有种种不同,有现存者,亦有已衰微乃至不存者。其型态可大别为个人心理之宗教与集团社会之宗教。个人心理之宗教,指个人独自之宗教信念与体验,而不论其是否参与特定之宗教组织,或具有何种特定之信仰型态。若经由个人之虔诚信仰、深切体验,而积极向他人弘传,集合具有相同信仰之人群,即成为宗教团体,产生新兴宗教,主倡者称为此宗之开祖。若致力于对固有宗教之改革运动,则称改革者。
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
1、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2、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3、与“科学”之关系,科学与宗教之间界限分明、不能互相取代,存在牢固的依存性。很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从宗教中获得启迪,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