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没有契合灵魂?
从生存角度来说,任何结对行为以及在这个行为下结对双方形成彼此关系的重要作用,就是双方在养育后代这个过程中,任何单方面的个体,无法应对生存和养育这样的双重任务。只是这个过程太多单调枯燥了,生活的琐碎会让最初的一切美好都变成一地鸡毛。
最近,我听到了江蕙的《晚婚》,突然意识到,对于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和焦虑双方来说,这种彼此难以描述的亲密关系下的复杂情感体验,恰好给彼此双方造成了一种“契合灵魂”的印象。造成这种印象的影响有两种:第一,没有遇到这个伴侣的时候,对于这种契合伴侣关系的状态,无比憧憬;第二,对于遇到这种相处模式下的亲密关系的时候,难以面对关系失去的现实。
我特别思考了下,这种“我从未想过单身,可是却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
首先,为什么会有这种等待契合灵魂的念头?
我看过一句话说,人生过了一个年龄之后,能够看到的生活周围都是赤裸裸的真相,而这个真相往往一点儿也不美好。我想,每个人也许都会经历这个赤裸裸真相的过程。突然,一觉醒来,发现之前错误认为的美好温馨的氛围,只是一场场谈判和妥协,真正能够承担起来的自己对于一切美好的向往,就像是肥皂泡,在阳光下绚丽多彩而立刻破灭。这时候,才明白生活的真谛就是自己真实的体验,而能够完成这个体验的,除了自我实现带来的美好之外,我想很大情况下,就是能够占用生命中最长时间的亲密关系的伴侣了。
每个人都是从对自己懵懵懂懂到逐渐认识自己的,在越来越看清楚自己内心的时候,每个人更容易知道,自己灵魂是什么样的,自己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灵魂。既然是契合,还有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彼此能够提供更深层面的力量和支持。单方面的希望对方提供,那是明目张胆的索取了。当然其他条件足够好,也有的谈。
那么顺利成章,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的灵魂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被刻画成现在的样子?或者,换句话说,我灵魂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年纪越大,越来越认识到一些自我力量之外的其他因素,对于个人经历的莫名其妙的影响。Boss说,个人的奋斗当然重要,可是还要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其实,大部分人根本连发展这个主车道都上不去,只是在自己的小路上慢慢寻找自己的方向。可能是心态变了,对于个人经历对于个人灵魂雕琢的影响,我想起了一个解释。
一个雕塑家完成了一个完美的作品,被人赞叹,雕塑家的回答是,雕塑本来就在那了,我只是把多余的石头给剔除。个人灵魂形成,个人经历就像是雕塑家的那把刻刀,仅此而已。或者,每个人终其一生,只学会一样本领,就是把自己内心真实的灵魂,怎么通过技能和技巧,隐藏得更巧妙,仅此而已。三岁看老,人从来没有变。
如果以上的假设成立,我想,每个人出生的时候,自己灵魂属性已经被设定好了,那么,与自己契合的灵魂,肯定也是早已出现,或者是唯一值,或者是唯一类的值。萧伯纳说:人一生会遇到2万个人,都适合做自己的伴侣。唯一区别就是,当你先遇到了这里面的一个人的时候,你们就会成为伴侣,再遇到的时候,你们就会成为知己。哦,对了,萧伯纳就是说,你们结婚了会后悔,你们不结婚也会后悔,你们结不结婚都会后悔。
所以,对于这个世上唯一契合灵魂这件事,我相信是存在的,而且真真切切存在的,当你遇到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一切文艺对于爱情的描述,陷入爱河或者被一箭击中,因为这种遭遇确实是和受伤后人呆滞无能为力的状态很像。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比较好玩的事情,中国文艺中好像更多偏爱描写,遭遇爱情后,人整个人失魂落魄的状态,而西方文艺中,更多描述的是,遇到爱情那一瞬间的自我真实体验。按照这个爱情认知模型对于一代又一代人的认识培育,更多的人就会变得更加回避和焦虑,我们只有遭遇爱情后个体变化,而在遭遇爱情的实时体验,缺被人为剥离了。
其次,到底什么才是契合灵魂?
依恋中有个说法,很有意思,我想分享给大家。小孩子开始慢慢自我成长过程中,活动半径逐渐增大,开始越来越喜欢去离妈妈比较远多的地方去玩耍嬉戏。可是,小孩子还是需要妈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一旦妈妈脱离了自己的视线范围,自己就会重新缩小活动半径。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对于小孩子在玩耍中的探索和实践,妈妈并不直接参与,可是妈妈会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和力量,这个支持和力量,帮助小孩子完成更丰富更困难的新鲜尝试。
成年人的契合灵魂,比妈妈和小孩子的关系更复杂,因为这个关系是彼此支持的模式。但是有一点,如果抛开外部因素,契合就是彼此互相支持。很美好,也很难遇到。
最后,谁才有资格等待这个契合灵魂?
谁才是那个抽到大奖的幸运儿?我不知道,灵魂层面的契合,很难有可以直接判断、可以量化多的指标项。比起房子是一二三线的,还是中环外环的,这个更难判断。可是,它还是存在的,就像磁场,难以看到,可是能感受的到。我不知道萧伯纳的理论中2万人的数目怎么的出来的,可是我觉得这契合的灵魂是存在的。
那么,是否有资格等这个灵魂的问题,最终归结为,每个人有多少沉没成本去投入这个契合灵魂的等待的过程中,时间精力金钱容颜机会,每一个看起来都无比诱人,可是假如选择等待这个人出现,就要源源不断投入进去,最终的结果,到底能不能出现,我真不知道。
我想聊聊这个问题,虽然我在别的答案中,写过了成人世界的两个童话: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会遇到最好那个人,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可是,事情真相就是,努力了还有很大可能并不成功。如果这样子的话,到底我们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每个人本来是有机会拥有无数可以选择的人,可以选择的机会,当你足够年轻的时候,可是往往这个时候,每个人的灵魂还是没有经过雕琢的,往往自己还没有看清自己,更别提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当然,也有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拼命努力的去追求的人,我很佩服这种人。大部分人如果暂时,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遇到自己契合灵魂的人的时候,究竟应该怎么办?
且行好事,莫问前程。
最恐怖的就是,遇到了契合灵魂,却失去了拥有的资格。
契合的灵魂
她曾经以为,他们有一致的三观,有契合的灵魂。
她说她喜欢水木年华的歌,他说他有水木年华的歌碟,他们一起听音乐。
她说她大学时天天泡在图书馆,他说他现在下了班也天天听着音乐看着书。
她性格腼腆,但是在他面前自信满满,说起话来喋喋不休。他安静地听着,很专注。
她觉得他实在不错,文质彬彬,一股子书卷气,是她心目中理想的人儿。
他们认可对方,相恋,结婚。
她觉得他不吸烟不喝酒,越看越舒心。
她洗衣做饭,打扫房间,乐在其中。
孩子出生,生活中多了烦琐细碎的事儿,他们一起,甘之如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体态未变,面容憔悴不少;他大腹便便,有了中年人的姿态。
家务一起做的日子远去了。
她洗衣,做饭,带孩子,辅导作业,收拾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他上班工作,下班休息。
她开始一边做家务一边发牢骚,一遍又一遍。他开始长时间躲在卫生间,或者戴着耳机在客厅的沙发上,只在孩子入睡后再进卧室。
她开始委屈,抱怨,自己也每天上班,为什么下班后更加忙碌。他刻意躲避,不理会,不解释,不作为。
一天又一天,她变得泼辣,成了他口中的“神经病”。他更加沉默,成了她口中的“滚蛋”。
她无理取闹,他视若罔闻。
出了家门,她们是和谐的夫妻,孝顺的孩子,高素质的父母。
她想和他一起,一直在家门外生活。可是,总得回家。
无论怎样,她们是别人眼里,灵魂契合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