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东莞市是要腾飞的节奏,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核心城市之一的东莞市。 4月4日,东莞举行全市科技创新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大会,制定出台了 《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 》(简称《实施意见》)及第一批共11个配套政策措施。 11个配套政策解读(部分) 《东莞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 梯度培育:遴选一批百强创新型企业和瞪羚企业,推动突破一批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技术,培育一批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企业,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打造“百强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梯队,带动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实施意见》6大突破点 开放创新、协调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全域创新、全链条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政策,同时吸收借鉴了省“科创12条”和国内相关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共形成3个部分,一是目标要求,二是重点任务,三是保障措施。 重点任务分为: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4个创新体系和创新创业环境支撑,共20条措施。 政策的创新突破点: 第一:高标准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支持建设未来创新样板工厂和成果转化产业区等。 第二:组织卡脖子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建立技术创新项目库,按照长期培育、动态调整、小额起步、逐步加码的方式给予支持。 第三: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的“二次革命”,实现自我造血。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提质增效改革方案》考核优秀的,可获得进一步的支持和资助。 第四:培育百强创新型企业。遴选100家创新研发能力强、创新人才集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百强创新型培育企业。强化穿透服务,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协同机制,努力争取承担更多国家、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第五:推动创新强镇建设。鼓励有工作基础、有实施条件、有积极性的镇街规划建设创新强镇。鼓励创新强镇大胆探索,重点在引进产业化高端人才、打造特色平台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第六: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围绕东莞市五大领域十大重点产业,主动走出去挖掘各个行业的领军人才,重点对接香港的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探索组建高水平的产业战略科学家智库,吸引更多人才来莞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支撑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创新强镇建设实施办法》 创新强镇:通过市镇联动共建创新强镇,推动镇街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将区域发展规划与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提升我市基层创新治理水平,强化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系统支撑。对通过验收的镇街,授予“东莞市创新强镇”称号,并视建设成效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对于未能通过验收的镇街,按照工作进展情况收回剩余资金,取消创新强镇相关政策倾斜。 让我们一起期待东莞迎来大发展之后的面貌。 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资讯与楼盘信息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重心来了
区位环境是地区发展的先天条件,好的区位环境决定了地区的定位,自然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 大湾区优势尽显 作为世界级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港阔水深的区位优势,形成发达的海港经济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节点,“9+2”城市群也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的不同,聚合后资源的整合,形成了很强的互补性,这些都是其他经济体难以比拟的黄金位置优势。 东莞坐拥广深港发展红利 2018年11月29日,国家发布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预示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进程,文中提到重要一点: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因为大湾区作为一个城市圈整体,最受益的城市无疑是围绕着,这几个中心城市的临边城市,东莞的地位极为特殊,是中国唯一一个,被多个“一线城市”包围的城市,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东莞占据黄金区位 东莞位于两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中间,坐拥广深港澳的发展红利,区域优势明显,同时顺应大湾区的特点,自身坐拥珠江出海口,占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中重要的交通枢纽。 区域价值高地,人居理想 【碧桂园信鸿·铜雀台】,莞府首座中式皇家园林巨制,地处珠江口东岸,雄踞临广片区腹地,充分享受粤港澳湾区的经济辐射红利,城轨一站即达广州,潜力坐享其成。 碧桂园信鸿·铜雀台滨江华宅、中式院落盛待君藏 碧桂园信鸿·铜雀台现已开盘,主推建筑面积约97-118㎡滨江华宅,建筑面积约143-224㎡中式院落,席位盛待君藏,实体样板房及京派皇家园林已惊艳面世,恭候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