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父亲,状元儿子?杨廷和与杨慎父子超乎想象的人生

关注
确定取消

谈及一家子都是文豪的家庭,我们往往会想到宋代苏氏的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甚至家中的女子苏小妹也在文史当中留有不少佳话,然而这一家人当中,父苏洵数次科考都未中过进士,苏轼与苏辙两兄弟同时科考入榜但也并未拔得头筹。

今有高考,古有科举,然而古代的科举考试在某些方面又远远超乎了我们现下的考核方式,四书五经等庞大的知识体系考察先不谈,全国所有学子共同参加选拔,每年却只有前三甲,即一百二十人到五百二十人能够有机会金榜题名,登科入仕,在士农工商的森严等级制度下,这可比现在的人才选拔制度严酷得太多。

偏偏在明朝就有那么一对父子在科举考试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在政界、文坛的影响不输宋代“三苏”,让人不得不惊叹一句,怎么这“考神”位置还能承袭?这一父一子就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杨廷和与杨慎父子。

杨氏父子二人都是四川新都人氏,祖籍在江西庐陵,父杨廷和十二岁乡试中举,十九岁科考殿试及第,因此授官翰林检讨,接着就给当时的皇太子,之后的明武宗朱厚照做了老师,这相当于什么呢?

年仅十二岁参加省级考试成了秀才,放在现在那就是妥妥的中科大少年班的高材,十九岁完成学业便进入到体制中枢内,年纪轻轻当上预备太子太傅,杨廷和之后的人生几乎都是于庙堂,居高位,四朝为高官,其中两朝还曾坐上首辅,位极人臣。

天才父亲,状元儿子?杨廷和与杨慎父子超乎想象的人生

那继承了父亲杨廷和“考神”称号的杨慎又是如何呢?提到杨慎,对我国古代文学史有了解的读者应该有些耳熟,仕途虽是远不及父亲杨廷和官运亨通,但极有文采,被誉为“明代三学子之首”,杨慎自幼就饱读诗书,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出了他的文学天赋,七岁熟读唐诗绝句,十一岁会作诗,能拟古诗、作文赋,十三岁随父亲杨廷和入京,以一首《黄叶诗》才动京城。

不知道这些没有关系,杨慎流传度最广的还数《临江仙》里那一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成功”,被我们现世后人在94年版的《三国演义》中的谱曲为乐被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

天才父亲,状元儿子?杨廷和与杨慎父子超乎想象的人生

谈论了那么多杨慎的艳艳惊才,他的“考神”称号还没真正确立起来,杨慎第一次参加会试是在他二十一岁那年,明明已经被主考官们列为卷首,却不料夜色里烛花飘落,竟然烧坏了杨慎的文章以至于他名落孙山。这或许就是上天不忍,企图以此给予这位天才诗人的一个危险的警示,进入仕途的杨慎注定会引火烧身,然三年后,杨慎二十四岁参加殿试,以殿试一甲第一的位置作为状元入仕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务。

年少成名的天才父亲,今科榜首的状元儿子,在古代社会,范进那样的五十岁中举人虽有夸张之嫌,但大概也更符合我们寻常之辈,就如同考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最高学府,资质平庸的人复读无数次也常常是名落孙山,如今的所谓“高考状元”每年都有,我们仍更以少年班的学生视为天才,这两父子在竞争更为残酷和激烈的科考中都是大放异彩,这样的人生简直超乎我们平常人的想象,“考神”之名也是名副其实。

天赋和功名都有上天偏心,但人生之变幻莫测却对每个人都公平,杨廷和四朝为官、两任首辅,一生政绩无数,曾平定寘鐇之乱和刘六刘七起义,积极倡导新政,晚年却因“大礼仪”事件与皇帝和其他政坛新贵意见不合而被迫乞老还乡,几年之后被贬去官职,降为平民,为民后的第二年死在了家乡新都。

天才父亲,状元儿子?杨廷和与杨慎父子超乎想象的人生

杨慎也因个人为人的刚正不阿,坚持礼法不愿与张璁、桂萼等人同流,加之其力挺其父杨廷和的政治主张而冲撞当时的明世宗皇帝,被抓捕入狱,数次经受廷杖险些失去性命,杨慎,时年仅三十七岁,一个沉积得恰到好处本该在事业上大放异彩的年纪,仕途的坦荡在此便几乎不复存在,虽是被贬至滇南地区充军,颇有才情和政治才干的杨慎在当地仍然心怀社稷民生,时常为民请命、打抱不平,还曾带队抗击叛军,平定叛乱,守护当以一方平安,做出了不少有利于民生的实绩。最后只落得客死云南昆明,尸骨被当时的御史游居敬请求送还故乡新都,杨慎终于又与亡父重聚,被埋葬在其父杨廷和的坟墓旁。

我们现在常常调侃电视剧收视、某某明星的职业生涯高开低走,但面对杨廷和悲怆的晚年境遇,杨慎凭空横断的人生,我们更多是唏嘘不已!

历史是一条寂静的河流,回首时往往看到的都是清风徐来而水面不兴,实则内里暗流涌动,杨氏父子同那无数风流人物的身姿和事迹俱在此中,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却不会真正地淘去英雄的存在,千古的岁月不曾洗刷掉宝石的光芒,反而细看时愈加泛着灵光。

天才父亲,状元儿子?杨廷和与杨慎父子超乎想象的人生

笔者认为,杨廷和与杨慎父子人生虽是大起大落,但他们终究是坚守了自己内心的道与义,屈原有言“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不正是咱们大中华千百年来的文人气节与风骨吗?这一种坚守比天资和成功更让我感到震撼。

面对各大文考的到来,前往孔庙和文昌庙人以寻求庇佑,孔子和文曲星怕是照应不过来,不如也考虑考虑去祭拜一下“考神”父子,即便不求功名,能感召得其文人之绝世风骨,文笔之绝佳风采,得一个内心清白坦荡的人生。

上一篇:天才少年刷屏!华为被曝启动“南泥湾项目”,自力更生再加速,这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