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可关注的天象有7月12日的金星合月、火星合月,还有7月13日的金星合火星。另外,上弦月出现在7月17日的18点。
金星合火星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夜空中看起来最亮的星。它在地球轨道之内围绕太阳运行。由于是内行星,从地球上看起来,金星只会在太阳的两边距离不太大的范围内出没,也就是它只能出现在早晨的东方天空或者傍晚的西方天空。当它在早晨出现时,会比太阳早升起来一段时间,我们叫它。在傍晚出现的时候,会比太阳晚落山一段时间,天黑以后挂在西方低空,中国古代管它叫做。启明星长庚星
启明星和长庚星都指的是金星,所以我国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的说法。在西方,它还被看做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
7月13日傍晚金星、火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源:星图软件
火星是地球轨道之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和地球最近的时候比金星距离地球最近时稍远一些。下周内,从地球上看起来,这两颗行星靠的非常近。天黑后,它们一起出现在西方偏北的低空。,当然,实际上,此时它们之间相距非常遥远。太阳落下地平线后不久,就可以在西方低空看到非常明亮的金星,亮度接近-4等,而火星的亮度就差多了,亮度只有1.8等,位于金星左下方。7月13日15点金星合火星两者之间的角距离达到最近,相距不到半度,比月亮的视直径还要小些。7月13日当天,火星距离地球3.72亿千米,金星到地球的距离是2.13亿千米,它们两者之间的真实距离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还要远一些。
金星合月、火星合月
7月12日,月亮出现在这两个行星附近,形成所谓的天象。“双星伴月”12日17时金星合月,12日18 时火星合月。
7月12日傍晚 火星、金星、月球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源:星图软件
当天是农历六月初三,月亮看上去是一个小月牙,天黑后和金星、火星一起出现在西方低空。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月亮和金星一眼就能看到,月亮位于金星的右上方,相距只有2度多,亮度相对较暗火星在金星左侧,和月亮相距3度。
冥王星冲日
下周还有一个天象,那就是发生在7月18日的冥王星冲日。这个天象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观测的,因为冥王星的亮度实在是太暗了,一般的小型天文望远镜无法观测到。只是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冥王星。冥王星曾经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名气很大。只不过后来又被开除出行星队伍,降级为矮行星。
冥 王 星 的 发 现
在望远镜出现之前,人们只知道太阳系内有五大行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明亮的行星。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用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后来,天文学家发现天王星的实际位置总是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结果有偏差,是不是由于存在着一颗人们尚未发现的行星?它的引力作用使得天王星的轨道产生偏差呢?
法国青年天文工作者勒维耶用天体力学的定律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的位置。但是海王星的发现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天文学家把海王星施加给天王星的影响考虑进去,还是不能使得天王星的计算位置和观测结果完全吻合。不仅如此,后来又发现海王星的运动也不正常,似乎也在受到干扰。人们顺理成章地大胆推测,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可能还有一颗大行星在干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动。根据他的计算结果,在1846年又发现了海王星。
冥王星 图源:pixabay.com
当时有一些天文学家仿效勒维耶曾经的工作,根据天王星、海王星的轨道偏差推算海王星外的未知行星。美国天文学家洛威尔在1905年完成了计算工作并开始观测寻找。但一直到他1916年去世,都没能成功。
寻找工作还在继续。1930年1月21日,年轻的观测员克莱德·汤博,经过一年的努力,监测了几十万颗星,终于在双子座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这个行星的亮度很暗,只有15等,亮度和轨道都和预测结果有较大的差距。更主要的是它的个头实在是太小了,这么小的质量不足以对天王星、海王星造成那么大的影响。有人认为这个发现不应该是计算的功绩,仅仅是一次巧合。但这毕竟是无数天文学家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新行星发现后,以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来命名的想法再次占了上风,最终采用英国10岁女学生威妮夏·伯尼的建议,用罗马神话中的冥界之神普鲁托的名字来命名此行星。中文名字翻译为冥王星。从此太阳系有了九大行星。
和其它行星相比,冥王星实在是太小了,比太阳系里几个较大的卫星还要小。从1992年起,在冥王星轨道附近发现了许多与冥王星大小差不多的天体,有的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这使它的行星地位发生了严重的争议。冥王星的直径大约才为2300多千米,比月亮小得多。它的质量是月球的17.7%,只有地球的0.22%。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重新给行星做了定义,使冥王星不符合继续作为行星的条件,从而被归类为矮行星。
冥王星此次冲日时位于人马座,亮度大约14.3等,远超出小型天文望远镜的目视观测范围,不过用摄影的方法还是有可能拍摄到它。由于曾经跻身太阳系行星的行列,我们对它还是有着特殊的感情,有条件的天文爱好者在近期可以尝试用摄影的方法拍摄下冥王星的身影,做一个有意义的纪念。
文章作者:北京天文馆 寇文
文章编辑、排版:北京天文馆 李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