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 我国战斗直升机或将全面领先阿帕奇

关注
确定取消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直升机产业都处于落后状态,不但机型少、产量少,而且技术状态落后。

近10多年来,随着直-10、直-20、直-18、直-15等比较先进的型号大量投产,在数量上实现了极大增长,质量上也逐渐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总体仍处于后发追赶,补课状态。

不过在接下来的10年,我们预期会看到我国直升机研发的爆发期,新类型的直升机可能纷纷亮相,彻底改变跟着先进国家追的局面,实现成为直升机产业强国的目标。

此前40-50年都处于追赶状态,西方发达国家和俄罗斯的直升机技术都高于我国,期间引进的几个典型机型,虽然不算西方最新技术,但仍相对先进很多,我国航空工业在吸收消化过程中,历尽艰难,总算是打开了局面。

新中国直升机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1956年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和东安发动机厂,按照我国引进的苏联米-4直升机和发动机技术进行仿制,型号就是直五,一开始完全没有经验,制造质量非常差,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不断改进之后,总算达成量产,生产一直持续到1980年,总产量545架。

米-8是苏联在米-4(直五原型机)之后研制的最成功的直升机,总产量超过12000架,其改进型到现在还在生产,70年代初中苏交恶,当然就无法从苏联引进技术了,虽然仍买到了一些米-8。

我国后续自研的直-6、直-7两个型号耗时10多年都未能成功,任务不等人,鉴于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全程试射任务紧迫,我国引进了14架SA-321“超黄蜂”中型直升机,这是法国60年代的产品,1980年就停产了,法国航宇工业公司一共就生产了105架。

但对我国来说,这仍算是相当先进的直升机,13吨级的体量比直-7稍大,于是引进了生产技术,仿制生产型号就是直-8。

一开始发动机、主桨叶、主桨毂、尾桨毂等都依赖进口,发动机仿制工作到1988年才投入量产,很长一段时间,直八的产量都很低,直到新世纪后,产量才有所攀升,复合材料,综合航电系统等的应用也使得直八脱胎换骨。

2009年后,产量大幅提升,重大改进型号直-18,宽体直八、民用版AC313也获得成功,使得这型直升机远远超过其原型SA-321。

80年代引进的法国航宇另一机型4吨级的SA-365“海豚”及其配套的阿赫耶-1C涡轴发动机,也是对我国直升机工业影响深远的产品,其本身也是一款畅销机型。与之竞争我国市场的是美国贝尔公司的贝尔-212,但很可能受到“超黄蜂”的影响,我国还是选择了引进法国直升机。

直-9在我国可谓是开挂,虽然只是4吨级直升机,但不但发展出了舰载型、武装型、警用型,甚至发展出专业轻型武直—直-19,直到今日,仍在改进、大量生产之中,要说从性价比来比较,恐怕还远未出现竞争者。

当然,还有少量引进的英法联合研制的SA-341“小羚羊”武装直升机,虽然引进时不给匹配反坦克导弹,但这对于动手能力很强的中国陆军来说,并非难事,该机对我国陆航初期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以上几款法国直升机技术的引进消化,直接的结果就是使我国直升机摆脱苏制直升机粗笨的设计,走上精细化道路。

据当年飞过苏、法两家直升机的飞行员称,从操纵上法制直升机的灵敏度远超苏制,苏制直升机发动机也推重比不佳,所以,中国从未引进苏/俄制直升机发动机技术,即使直-10面临发动机困局之时,这和引进生产歼-11系列战斗机及其AL-31系列发动机截然不同。

从外观来看,中国现在生产的直升机精细程度简直超乎想象,在航展中,有专业人士甚至耗了很长时间分辨展品是真机还是模型。

在直-20研发成功,量产装备之后,中国形成了从1吨级-15吨级的系列直升机先进产品线,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表现出的直升机数量严重不足的窘境,到现在品种齐全,数量巨大,在不远的将来,规模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直升机装备国完全可期。

在成为直升机大国之后,成为直升机强国则势在必然,何为强国?那就是有领先世界的产品,对比美国,我们还缺少类似“阿帕奇”这样的重型武装直升机、CH-47“支奴干”、CH-53“超级种马”或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这样的品种。

如果继续采取跟随追赶的方法,假以时日也是可能的,毕竟随着直-20出现,解决了10吨级直升机的涡轴发动机问题,这样研发类似“阿帕奇”这样的重型武直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而在研的更大功率的涡轴发动机也完全扫除研发40吨级的超重型运输直升机的阻碍,但美国等直升机强国已经开始研发各种类型的高速直升机,相比传统构型直升机速度快一倍以上,航程等指标也是具有碾压优势,如果我国亦步亦趋地追赶,最终还是会落在后面。

现在渐入佳境的中国直升机工业很显然也要采取另类方案,从前几年珠海航展和天津直升机博览会就可以看到,中航直升机研究所在新构型上下了很大功夫,力争在速度、载重量、战斗力等方面全面提升。

2013年第二届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上,一型名为“蓝鲸”的倾转旋翼机模型和名为“绝影”的高速直升机模型横空出世,相比双旋翼的美国V-22“鱼鹰”,“蓝鲸”拥有4个旋翼,“绝影”则采用对转双旋翼加上推进螺旋桨,虽然过去8年时间,这些模型还没有原型机出现,但这些年间,新构型的机型层出不穷,显示类似的研究正在拓展。

倾转旋翼机型具有巨大优势的同时,研发难度也是非常大的,需要大量的风洞测试,倾转机翼的操纵控制系统也需要大量时间研发,美国V-22在研发使用初期也曾非常不可靠,坠机事件时有发生,但随着软硬件的不断优化,事故率越来越低,目前已经发展出第二代V-280。

从趋势来看,我国发展倾转旋翼等构型的直升机已经是时不我待,2019年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一款全新的E-T-Potors的电驱动多桨倾转高速旋翼飞行器出现了。

该机采用电驱动,具有16个旋翼,起飞降落时16个旋翼同时工作,高速平飞时,12个旋翼折叠,前后两个机翼的两端四个旋翼倾转后推进,设计非常有新意。

只有采用电动旋翼才能实现16个旋翼工作,电动机具有功率大,重量相对发动机轻,管线简单等优点,但如何提供电能则未作说明,和电动汽车一样带上沉重的电池大概率是不可取的。

前不久中航直升机研究所所在地江西电视台新闻中曝光的“分布式动力系统”概念机则令人耳目一新,该机同样采用前后两个机翼,安装4个倾转旋翼,动力采用一台涡轴发动机发电,带动4个旋翼,这和大家熟知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原理相同,几乎完美地解决了自重和航程的矛盾,可见我国倾转旋翼直升机项目正在稳步发展。

展出的这个模型非常有意思,前后两个机翼,上面有四个旋翼,这是倾转机型的特征,但该机的机头和座舱则明显采用了喷气式战斗机的设计,并且还带有隐身战机特点的菱形设计,这种构型国内外从未出现过。

仔细分析,该机具有两种武装战机的特点,而且各取所长,一是取代重型武装直升机,比如AH-64“阿帕奇”,该机同样具有不需要机场设施的直升机特性,但载弹量、速度都大大超过“阿帕奇”。

座舱和机头雷达更是亮点,探测能力将远超武装直升机而与轻型战斗机接近,得益于远超直升机短翼的大机翼,载弹量必然翻倍增长,不但弹药数量多,而且重量体积也可以大得多。所以,一旦这款机型研发成功,我国将无需再放大直-10,设计重型武直。

其二,该机同样具有类似21世纪螺旋桨攻击机的特点,比如巴西的A-29“超级巨嘴鸟”,这种用全新的航电和武器武装的轻型战机,价格低廉,使用成本很低,应对低烈度反恐等作战的效能却很高,可以投掷精确制导炸弹等现代化武器。而咱们这型“分布式动力系统”概念机不但具有超过“超级巨嘴鸟”的攻击能力,探测能力和速度更具优势,而且还是垂直起降的。

这型概念机如果研发成功量产,那咱们两栖攻击舰将获得一型强有力的机型,远超英国布置在航母上的“阿帕奇”和法国在两栖攻击舰上使用的“虎”式武直,对登陆作战具有强大的火力支援能力,也可以看成我国两栖攻击舰上使用的垂直起降战机。

或许有人说,这比不了“海鹞”或F-35B,但问题是,我国两栖攻击舰是和航母大概率是同时编队作战的,航母上有的是固定翼舰载机提供空中优势和空中打击能力,我们为什么非要一型喷气式垂直起降战机呢?从海陆空三军都能使用来看,这型概念机价值远远大过华而不实的喷气式垂直起降战机。

我们期待这几型概念机也好、模型也好,在中航直升机研究所的努力下早日变成现实,不少人说今后的航展没啥可看了,我却认为,属于我国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苏宁)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弯头和弯管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