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排名
兰州大学全国排名第32,雄居2022甘肃省大学排名第一。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科建设: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 以上内容参考:兰州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兰州大学全国排名
兰州大学全国排名第34名,兰州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和“211工程”。 学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2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19人。有研究生导师2195人,在站博士后256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全国排名多少位
兰州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兰州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38位。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位列“双一流”、 “985工程”和“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为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 、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54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设有46个教学科研单位, 开设106个本科专业;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本科生20170人,硕士研究生13958人,博士研究生4221人;教学科研人员29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