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大2023年录取分数多少
上海财大2023年录取分数多少如下: 上海财经大学2022年考研复试线情况是:上海财经大学哲学专业从344分降低到现在的314分,降低幅度达到30分。 经济学、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的复试线从350分增长到360分,法学从321分增长到335分,增长幅度为14分,汉语国际教育从359降低到351分,文学、翻译从355分增长到367分,增长幅度为12分。 理学从325分下降到290分,下降了35分,工学从330分下降到273分,下降了57分,这两个专业变化幅度较大,除此之外,管理学、会计等专业都有小幅度变化。 上海财经大学复试技巧 1、理解背诵 准备背书时把考点慢慢研读,认真分析:一共有多少句话或者多少个观点?每句话的语义逻辑和关键词顺序是什么?通过什么数据或语言去论证?仔细琢磨材料,保持大脑思绪敏捷清晰,在脑中构建知识框架,这样的理解记忆才会相对轻松。 2、结合提纲串联关键词 根据背诵内容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也就是我们讲的画思维导图。通常可以以书本的目录为框架,或者是笔记的逻辑为参照,抓住内容主线,提炼出每个标题或者每个层次的关键词语或句子作为记忆点,然后依据顺序排列,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快速记忆。 3、复述表达及时纠正 慢读研读或者熟悉内容之后,不妨合上书本或者笔记,把这个知识点讲出来。假设在你面前有许多小伙伴,你需要把刚才复习的知识点讲述与分享,这就考验你能不能讲出来,讲出来能不能讲清楚明白。因为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答题,所以复述的知识点就是最终写在答卷上的答案。 4、问题导向答题背诵 在背诵时可以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这一章节、这篇论文有可能会怎么出题,出名词解释还是简答论述?如果这样出题我要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带到每天的复习中去,在备考时模仿出考场答题的环境,及时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比方说,可以总结今天要背诵的知识点,罗列出相关的提问,然后用回答问题的方式背书,目的性更强。
上海财经大学分数线2023
2023年,上海财大(02)在上海本科批的录取分数线是566分,在上海的录取位次是4276名。 上海财经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位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海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中欧商校联盟创始会员,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三方共建。
上财2023录取分数线
上财2023录取分数线如下: 上海财经大学在上海市录取分数线较高的专业有金融学(统计学和金融学双学士学位),最低录取分数线580分,会计学最低录取分数线577分,除此之外,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金融学、统计学(统计学与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法学(双学士学位)、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不低。 上海市为高考改革地区,按照2023年高考一分一段表,566分相当于上海市4600名左右,580分相当于2393名左右。也就是说,上海考生想要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至少要达到本地4600名以前才会有机会。而且,如果要报考比较有优势的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相对应的位次需要更高。 再以上海财经大学在浙江省招生为例,除了国家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上海财经大学在浙江省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63分,录取专业为新闻学。录取分数线较高的专业是会计学,录取分数线为681分,除此之外,上海财经大学在浙江招生的经济学(双学士学位)等专业同样需要较高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浙江省同样是高考改革地区,上海财经大学在浙江省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663分,对应的位次是全省7093名左右。而录取分数线较高的会计学(681分),对应的位次是全省2019名左右。也就是说,浙江考生需要达到全省七千名以上,才有机会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可见,浙江考生想要顺利进入上海财经大学,同样有着一定的难度。
上财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
2023上海大学分数线为:618分。 上海大学,简称“上大”,位于上海市,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 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大学。 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而成。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宝山(校本部)、延长、嘉定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28.7万余册,电子书762.7万余种;设有32个学院,开设98个本科专业;有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分数线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分数线355;政治:49;英语:49;专业课一:74;专业课二:74。 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财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财务、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从事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01)经济学。 重要信息: 会计学、财务管理二个专业统一进行初试报名,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复试时考生再次填报专业志愿,根据总成绩和填报志愿分专业进行录取。 根据总成绩和填报志愿分专业进行录取。 2020年总分数线:355;政治:49;英语:49;专业课一:74;专业课二:74。 2019年总分数线:408;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一:90;专业课二:90。 2018年总分数线:391;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一:90;专业课二:90。
上海财经大学法硕分数线
上海财经大学法硕分数线300 分。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Juris Master,简称“法律硕士”“法硕”“JM”,专业学位代码:035102)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专门型、应用型法治人才。 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有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 法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国家级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入选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市法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上海市学位办)、上海财经大学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示范基地(上海市学位办)、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金融·法律产学研基地(上海市学位办)。上海财经大学法律硕士专业教育以“中国立场、国际视野、法商融合”为理念,通过“学术化、职业化、国际化、信息化、复合型”培养机制。 不断深化塑造职业素养和复合思维并重的教育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深谙中国法律实践的卓越法治人才。
2023上财录取分数线
2023上财录取分数线663分。 上海财经大学位于魔都上海市,是我国3所211财经名校之一,在我国财经领域颇具影响力,也是报考热度较高的211大学之一。由于上财报考热度较高,学校在很多省份的分数线堪比985大学。 上财2023年在浙江省普通一段共有23个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共83人,学校最低投档分为663分(省位次7008),投档分最低的是新闻学专业。投档分最高的专业是会计学,投档分高达681分(省位次1895)。 上财在浙江省23个招生专业中,有12个专业达到了670分及以上,即使中外合办专业投档分也达到了664分。2023年浙江省663分,已经可以报考很多985大学了,就连浙大在省内的最低投档分也不过是663分。 浙江省681分的考生,去浙大、南大以及复交的提前批是能被录取的。除了“清北华五人+国科大”8校以外,其它985大学均有很多好专业可以选择。但却有学生以681的成绩报考了上财,可见上财在浙江省受欢迎程度之高。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财政部重点二级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二级学科6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6个,上海高校高峰学科2个。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经济学创新平台以及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