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怎么样?
滁州学院不错。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 “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教学建设 数据截至2019年5月,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 “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 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3、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 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1名教授入选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培养人选。1名教授入选我省第五批“特支计划”。 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 校风:爱国荣校 尊学敬道 爱国荣校: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滁州学院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操,是推动滁州学院人志存高远、担当济世的巨大力量。荣校就是热爱学校,不计一己之得失,勇于为校争光,这是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础和情感源泉。 尊学敬道: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创造。既要谦逊有礼,虚心好学,尊敬师长,又要重视自己品德和意志的磨练,提高自己的修养。 “爱国荣校 尊学敬道”浓缩着滁州学院人对国家和学校深沉的挚爱,寄寓着滁州学院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执着。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滁州学院 滁州学院-大学文化
滁州学院多大
截至2018年2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 学校有价值2.5亿元的教学仪器设备,馆藏纸质图书119.8万册;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1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8人、副高级职称240人,博士251人(含在读78人)、硕士72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867人。 扩展资料校训:修德、求是、博学、笃行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求是”,即勇于追求真理,探索规律。 “博学”,即广泛地学习各类知识。 “笃行”,即强调重视实践,实现知行统一。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120人,专任教师770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187人,博士124人、硕士563人。 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余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3人,省级领军人才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5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安徽省特色专业6个,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安徽省精品课程6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滁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