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何许人也:英明神武万人敌关武帝因何而死?是刘备与诸葛亮阴

关羽(别称美髯公,?-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被后世崇为“武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关羽这一历史人物,受到老百姓乃至士大夫阶层的尊重、崇拜,而且达到了古今武将均无与伦比的程度。

无论是在演义里还是史实上,关羽都是骄傲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此外,关羽的战绩还有历史上武将的最高评价之一:威震华夏。如果说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和窦宪的“燕然勒石”是华夏民族对外族作战的最高荣耀,那关羽的“威震华夏”就是对内作战的最高荣耀之一。

公元220年,东吴趁关羽出兵攻击襄樊的时机,出兵袭取了荆州。关羽在得报后回救荆州,可是在东吴的心理攻势下,随行士兵四散,无奈下关羽只得西投益州,可是却在临沮被马忠俘获,随即被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找出造成关羽之死的真正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从表面上看,关羽败死的直接原因是荆州被东吴袭取,间接原因则有四个:

一是关羽发起襄樊战役的时候不敌曹魏的援军,如果关羽战胜了徐晃,恐怕东吴也不敢袭取荆州;

二是江陵的失陷,傅士仁(一说是士仁)和糜芳成为了罪魁祸首;

三是刘封不来救援;

四是关羽已经逃到离益州近在咫尺的临沮,作为临沮督的马超见死不救,最终使得关羽被俘杀。

如果把四个间接原因串联起来,再结合关羽一向表现出来的骄傲自大,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正是因为关羽的骄傲自大,造成了和盟友之间的关系破裂,和战友之间的感情冷淡,和领导之间的隔阂,使得诸葛亮和刘备认为,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除掉关羽,省得以后他不听招呼。

对于这个观点,章太炎在其早年著作《正葛》中有所表现,其观点就是:诸葛亮担心之后自己主政收拾不了关羽,于是不惜以荆州为代价间接害死了关羽,故而不曾以一兵一卒相救。

以此类推,诸葛亮杀掉刘封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按照章太炎的观点,只要是诸葛亮搞不定的人,那就要把他搞死。

如此说来,诸葛亮成了何许人也?

不过,章太炎后来也认识到他对诸葛亮的评价过于偏颇了,因此又写了一篇《思葛》给诸葛亮平反,其主要观点是:诸葛亮当时也没那么大权力去搞死关羽,关羽的死亡是刘备的战略疏忽,至于关羽之死还是因为他没有和东吴没处理好关系等等。

但无论是《正葛》也好,《思葛》也罢,先是认为诸葛亮害死了关羽,后来又为诸葛亮平反,章太炎都没有说到点上。

那么,关羽究竟是因何而死?上文中所提到的那些当事人在关羽之死中都扮演了哪些角色呢?

要想把这件事说清楚,就需要慢慢道来!

先来说说诸葛亮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都浓缩在一篇《隆中对》中,荆州和益州是其实现战略思想的必争之地。试想,他会为了搞死关羽而把荆州这块战略要地放弃吗?决计不会!

在刘备阵营中,诸葛亮和庞统这两大谋士对荆州的定位和作用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

诸葛亮认为,荆州是必争和必守之地,只要是占据了荆州,尤其是南郡,就可以随时攻取襄阳和樊城,建立北伐的前进基地。而且,荆州的江夏郡正好位于汉江和长江交汇处,占据此处,就可以控制住东吴向西发展的势头。

荆州(南郡)被汉江和长江环绕,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江南士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占据荆州就会获得士族们的支持,这对稳固刘备在民间的声望帮助极大。

一旦天下有变,则荆州可以成为北伐的一支偏师,因其离曹魏腹心之地的距离最近,会在短期内造成极大地社会舆论和影响,有力的支持刘备率军从关中出发的北伐。

对于这个观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这样说道: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诸葛亮又岂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害死关羽,放弃荆州呢?

因此说,章太炎所谓的诸葛亮害死关羽一说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

再来说说庞统。

和诸葛亮正好相反,庞统认为,荆州不仅不是香饽饽,反而是块烫手的山芋,为了蜀汉集团的稳定发展,最应该做的是把这块烫手的山芋丢给东吴。

刘备集团和东吴集团的矛盾焦点就在荆州。赤壁之战后,周瑜挟大胜之余威攻占了江陵,但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仅是东吴一家的功劳,而是孙刘联盟联合出兵的胜利果实。

据史书记载,刘关张三兄弟齐上阵,刘备从公安出兵威胁襄樊等地,使曹军不敢抽大军南下救援江陵;关羽绝北道,阻挡曹军从汉水南下走汉津救援江陵;至于张飞,则是被刘备排到了周瑜军中。

据《吴录》记载:

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另据《三国志·魏书·李通传》: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从这两段记载来看,周瑜攻占江陵,刘备三兄弟是出了大力气的。

可就在周瑜准备继续北上攻取襄樊的时候,却接到了孙权的命令,要求他率军到淮南助战。周瑜虽然百般不愿,但也认识到,曹操虽败,但在北方的实力仍然不可小觑,以东吴此时的力量是根本无法与曹操进行一次两线作战的。因此,周瑜只得接受了孙权的命令率军到淮南助战。

而空出来的江陵究竟由谁镇守就成为了大问题。

要说东吴谁是最厉害的战略家,绝对不是周瑜和张昭之辈,而是鲁肃。鲁肃提出,要把荆州(江陵)借给刘备。

鲁肃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既不是老好人,也不是发善心,而是他的战略考量非常深远。

假设周瑜撤兵后,留下东吴的某位大将镇守江陵,那近在咫尺的曹仁会放弃收复江陵的机会吗?决计不会。

曹仁是曹操阵营中的名将,除了周瑜,东吴其他将领无人能敌。如果在江陵留守兵马过少,那就相当于给曹仁送礼;要是留多了,又会影响东吴在淮南的战事;如果要刘备协助东吴守卫,又需要给刘备足够多的好处,不然刘备凭什么帮忙?

鉴于此,鲁肃建议把江陵借给刘备,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其一、会使外界,尤其是曹操认为孙刘联盟牢不可破。

其二、让刘备替东吴抵御曹军,使东吴的西部无忧。

其三、会使刘备对东吴心存感激。

就这样,东吴把一块靠自身实力根本无法守住的江陵借给了刘备,其实也仅是南郡一地而已,根本就不是后世所说的借荆州。

刘备攻占益州后,孙权马上就来索要荆州,要注意,索要的是荆州,而不是江陵。在孙权和东吴群臣的逻辑中,刘备凭借自身力量占领的南四郡都是东吴借给刘备的,原属于刘琦的江夏郡也是东吴借给刘备的,可谓是无耻到了极致。东吴之所以狮子大开口,主要原因还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战争,东吴稳定了淮南战线,又在内部基本平定了山越部族的困扰,认为已经有实力向汉水流域发展了,而江夏郡和南郡则是限制其向西发展的瓶颈,所以,向刘备索要荆州就成为了东吴的首要任务。

其实,早在东吴索要荆州之前,庞统就认识到荆州早晚会成为刘备集团和东吴之间的隐患。因此,庞统才会积极支持刘备攻占益州,他的战略思想是:攻占益州后,再攻取凉州,利用凉州的精兵良马来壮大自身的实力,至于荆州,则留给东吴,让东吴来替刘备来阻挡刘备的东线,关羽所部收缩回益州,增强攻占凉州的实力。

东吴得到荆州后,就失去了和刘备翻脸的口实,双方才会在真正意义上成为盟友,两家还真有可能在日后对曹操的战事中形成合力。

这一点在荆州被东吴占据后,其实已经得到了验证。

因此说,关羽之死并不是某个人的原因,而是刘备集团在荆州问题上的战略问题造成的。

如果说,庞统不是早死,刘备或许会听从他的建议把荆州还给东吴,那关羽就不会早死。

但是,即使荆州没有还给东吴,以关羽的能力,东吴想要夺取荆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就像曹魏集团中对刘备集团人才评价的那样,刘备集团中像关羽这种非常全面的将领确实不多。诸葛亮入川时,刘备之所以把关羽留下镇守荆州,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关羽确实是刘备最为信任,也是最有能力的将领,没有之一。

其二、关羽是荆州水军的总司令和创始人,而荆州,尤其是南郡周边环绕着汉水和长江,主力是水军,刘备不把水军司令留在荆州还能把谁留在荆州呢?

所以说,镇守荆州的只能是关羽。

客观地说,荆州虽然富庶,关羽虽然善战,但以三郡之地(其他三郡在汉中之战前被孙权讹诈走了,还有一郡在曹操手中)独抗东吴和曹仁、乐进等名将还是吃力了些。但是在汉中之战前,关羽为了减轻刘备在汉中的压力,主动向曹军发起了军事行动。

这个过程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战略骚扰牵制

汉中之战注定是一场大战,曹操虽然在实力上占据了上风,但也绝不敢掉以轻心。因此,在战前调兵遣将势所必然。如果此时从荆州派出一支奇兵对襄樊地区进行战略骚扰和牵制,则会使得曹军驻扎在该地区的精锐部队不敢调往汉中地区,这就会极大缓解留在汉中的压力。

但关羽却并没有发动太大的攻势,而只是做了两个工作:

一是收编地方武装

据《资治通鉴》记载:

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二是策反曹军将领

据《曹瞒传》记载:

是时南阳间苦徭役,音於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可就是关羽的这两种做法却使得驻扎在襄樊地区和江北地区的曹军们忙乱不堪,也成就了乐进等人的“威名”。据《三国志 魏书 乐进传》记载:

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这段记载中的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其实就是关羽收编的地方武装势力,根本就不是关羽的主力部队。关羽仅用了这些人就把乐进、张辽等曹军宿将牵制在了汉水流域,可谓是深得游击战之精妙!至于乐进传记中提到的击败关羽云云,这纯粹是曹魏史官为乐进等人脸上贴金,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第二个阶段:攻击襄樊,围魏救赵

汉中之战第一阶段刘备大胜,黄忠阵斩夏侯渊,给曹军造成了极大地震动,逼得曹操只得二次亲征。曹操要亲征势必要率领大量精锐部队,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小打小闹就满足不了牵制曹军的需要,对刘备的支持也会显得力量不足。因此,为了配合刘备在汉中作战,关羽集结大兵,准备攻取襄樊。

此次攻打襄樊,攻占襄樊额不是最终战略目标,其作用仍然是牵制曹军,使曹军不能增援汉中。为了增强攻击的力量,关羽几乎调动了能够调动的所有兵力,做出了一副想要占领襄樊的假象,不然根本就无法瞒过曹操。

曹操毕竟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不仅深通兵法,而且身经百战,等闲个把小伎俩根本无法瞒过他。如果被曹操识破意图,不仅不能做到牵制曹军的作用,反而会被曹操识破刘备在汉中地区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事实,如此一来,则汉中危矣。因此,关羽才尽了全力做出了一副要攻取襄樊的架势来。

襄樊战役也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围点打援

上文说过,攻占襄樊不是目的,吸引曹军来支援才是最终目标。因此,关羽在攻占了襄阳之后,对樊城采取了围困的战法,其目的就是吸引曹军来援。关羽出兵攻打襄樊的消息传到汉中后,曹操认识到了危险,如果襄樊丢失,那关羽则可顺势出兵攻打南阳和叶县,威逼许都,自己的精锐部队都被自己带到了汉中,其他军队要么在合肥一线与东吴抗衡,要么被派到了北方与鲜卑作战,留守许都的根本就没有多少兵马。如果真要叫关羽成功了,那曹操的大事去矣。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曹操才会临时决定放弃与刘备争夺汉中,转而救援襄樊,不然,曹操又岂会因汉水一战之败就放弃了汉中?毕竟,这次汉中之战是他精心准备了半年之久,又岂会仅打了1个月就放弃?

果然,曹操回军后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于禁和庞统领兵来救襄樊,可却被关羽击败,“水淹七军”造就了关羽的赫赫威名。

第二阶段:为刘备争取休整时间

按照常理来说,关羽既然成功施展了围点打援战术,歼灭了于禁和庞统约3万余人,应该见好就收。可是,刘备和诸葛亮此时却犯了一个低级失误,最终造成曹操派徐晃、张辽等人全力来救援樊城,最终酿成了关羽战败。

刘备在汉中取胜后,大肆封赏诸将,其中马超被封为临沮督。就是这项任命,使得曹操认为,刘备有想要从襄樊地区北伐的迹象,为了确保襄樊,所以才派出几乎所有的精兵强将来救援。为什么这么说?请看分析。

马超一度是曹操的梦魇,而且二人是根本无法调和的死敌,凡是有马超出现的地方注定要有一场大战。刘备虽然占据了汉中,但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再次向曹操发动进攻,他此时最为紧迫的任务是消化胜利的果实、抚平战争创伤,给益州民众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但曹操会给他这个机会吗?如果曹操退军后认识到关羽进攻襄樊仅是围魏救赵之计,他难道不会卷土重来吗?

为此,关羽围攻襄樊之军决不能退,不仅不能退,反而要加码。如果说在汉中之战发起时,关羽进攻襄樊是为了牵制曹军,使其不能增援汉中的话,那么,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关羽的任务就是要吸引曹军主力的目光,把曹军吸引到襄樊地区来换取汉中以及益州的喘息之机。但这项任务,仅有关羽一人是完成不了的,为了增加荆州军的声势,马超就被委任为临沮督。临沮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恰好扼住了荆州通往益州的陆上通道,把马超安排在这个地方,就是向曹操宣示,自己马上就要从襄樊地区进行北伐了,而马超就是先锋。

客观地说,刘备这项安排是有其合理性的,也符合兵家诡道的逻辑,但是这项安排却给关羽带来了莫大的压力,使得关羽根本无力回顾荆州,只得不断从荆州抽调兵马到前线,造成了荆州空虚,被东吴钻了空子。

不得不提的是,曹操在这个阶段兵法大家的水准大为降低,先是被关羽围魏救赵的计策所骗,后又被马超担任临沮督的障眼法所迷惑,连续做出了两次误判。其实,马超仅是遥领临沮督而已,本人还远在益州为攻取凉州做准备呢。

因此说,关羽之所以会战败其实并不是战之过也,而是成为了刘备和诸葛亮为了实现其战略布局而做出牺牲的人而已。

对于刘备的安排,关羽表现出了惊人的大局观。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面前,关羽选择了放弃了荆州利益来保存益州利益,以荆州一军的实力独抗曹军精锐,即使后期被徐晃打破陆上营寨,但是水军依然不败,始终牢牢掌握着汉江水路。如果不是被东吴断了后路,关羽此次行动绝对是三国时期的经典战役。

最后来解释几个历史上的疑惑

其一、刘封为什么不救关羽?后世很多人把关羽之死归结为是刘封见死不救,其原因是关羽不满刘备认刘封为干儿子,使得刘封不满,以至于在关键时刻不发兵,坐视关羽败死。其实,这是个天大的冤枉。

刘封之所以来到上庸,其实是刘备不相信孟达所致。在原益州刘璋手下,以李严和孟达、法正等人为首的东州军始终不受信任,这种不信任一直延续到了刘备时期。

在孟达和李严攻下上庸之后,刘备马上把李严调离,虽然在名义上给予了李严高官厚禄,但实际上就是把东州军的首领分而治之,紧接着,刘封就被封为副军将军派往了上庸,成为了孟达的上司。若不是把李严调走,以刘封的能力是根本无法与李严和孟达两人抗衡的,这容易造成东三郡权力失衡。

但刘备派刘封到上庸并不是让刘封去欺负孟达的,只是想要把东三郡控制在自己人手中而已,这种做法并不违和,而是所有管理者都要做的事情。可是刘封年轻气盛,或许又得到了刘备私下授予的使命,对孟达既不礼貌也不团结,引起了孟达的怨恨。

而且,东三郡土著首领申耽、申仪刚归附刘备不久,其心难测,在这种背景下,刘封是不敢贸然出兵救援关羽的。如果因为救援关羽造成东三郡失守,则刘封自己也无法向刘备交代。向刘封求援其实也是关羽的无奈之举,面对曹军精锐,已经久战疲劳的荆州军是根本无法抵挡的。因此说,刘封不救关羽,从私的角度来说,有错;但要是从公的角度来说,无罪。

糜芳是叛徒吗?

糜芳会叛变刘备,是令人绝对想不到的。先不说他是刘备手下为数不多的几个郡太守之一(最为重要的南郡太守),就从他当年和各个糜竺一起破家支持刘备,抵抗住了曹操授予他彭城相高官的诱惑,仍然留在有名的孤穷刘备身边,就可以说明糜芳还是有气节的。

既然如此,那糜芳为什么还要投降吕蒙呢?他难道不能据城死守,坚持到关羽回军来救呢?其实,这里面是有内情的。据《三国志》记载:

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最有可能的是,吕蒙兵临城下,糜芳因城中兵力缺少,无力抵抗,所以就设下了计策诱骗吕蒙。吕蒙果然上当,要不是虞翻识破,糜芳很有可能会翻盘这次战役。

因此,糜芳投降东吴造成关羽被杀,此种说法站不住脚。

马超为何不救关羽?

关羽突围后,一路冲杀来到了临沮,却被吕蒙马忠俘获。后世人据此认为马超作为临沮督却见死不救。关于此事,上文中也有提到,马超仅是遥领,本人根本就不在临沮,这个锅是不能按在马超身上的。

最后,我们来说说刘备和诸葛亮。

如果说别人不救关羽,那刘备和诸葛亮是肯定要救的。历史上的关羽虽然和刘备不是结拜兄弟,但刘备却视关羽为兄弟,二人之间恩义极厚。而且,此次为了保住汉中和益州,关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刘备知道关羽兵败,又岂会有不救之理?

荆州被诸葛亮视为其战略布局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又岂会坐视荆州丢失、关羽被杀?

因此说,所谓的刘备和诸葛亮害怕关羽将来不受控制而故意不发兵救援关羽一说,纯属子虚乌有,恶意揣度。

既如此,那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不救关羽呢?

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关羽败的太快了,使得刘备和诸葛亮根本没来得及做出反应。而且,刘备集团在经历了汉中之战后,根本无力出兵支持正在襄樊进行大战的关羽,不然,他们也不会让关羽在荆州独抗曹军。

说到底,关羽之死,并没有阴谋,而是刘备集团实力太弱,根本没有能力发起一场两面作战。虽然刘备让关羽两次发起对襄樊佯攻在战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都会被碾压的。

上一篇:刘增乾博士带领研究团队:研发仿生材料有新思路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