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有哪些特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有特征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以及缺乏任何原因为特征。别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散在的皮肤出血点、紫癜、淤斑、鼻衄、牙龈出血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仅会造成皮肤损害,严重者还会引起颅内出血,甚至死亡。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采用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必要时行脾切除。 一般起病隐袭,表现为散在的皮肤出血点及其他较轻的出血症状,如鼻衄、牙龈出血等。紫癜及淤斑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但常见于下肢及上肢远端。ITP患者的出血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数在(20~50)×109/L之间轻度外伤即可引起出血,少数为自发性出血,如淤斑、淤点等,血小板数小于20×109/L,有严重出血的危险,血小板数小于10×109/L,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查体通常无脾大,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脾大,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儿童急性ITP在发病前1~3周可有呼吸道感染史,少数发生在预防接种后。 起病急,少数表现为爆发性起病,可有轻度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皮肤淤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黏膜出血多见于鼻腔、齿龈,口腔科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不到1%的患儿发生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如患者头痛、呕吐,则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少数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简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要点。
【答案】:①预防创伤出血:急性出血时应卧床休息,避免用阿司匹林。②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口服泼尼松,严重者可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或甲基泼尼松静脉滴注,连用3d,症状缓解后改为泼尼松口服,2~3周后逐渐减量停药,一般不超过4周。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0.4g/(kg·d)静脉注射,连用5d;或每次1g/(kg·d)静脉注射。④输注血小板或红细胞,严重出血危及生命时可输注血小板,但尽量不要反复输注,以免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贫血严重时给予浓缩红细胞。⑤对于慢性型难治性病例可应用免疫抑制剂或考虑脾切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循环中血小板数减少,引起皮肤、粘膜出血,重者内脏亦有出血,具体可见鼻衄或牙龈出血,成年女性月经过多。严重病人可有呕血、便血。极少数病人可发生脑出血,出现颅内高压表现,甚至昏迷。另外,还有头昏、疲乏无力等表现。
查体可见皮肤和粘膜可见瘀点、瘀斑,严重者呈大片瘀斑或血肿;口腔粘膜可有血泡,牙龈渗血;肝脾不大或轻度肿大;颅内出血者可有神经系统体征。
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IgG、M、A),血小板寿命缩短,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症状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引起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不同,即使在同一种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总的来说,主要与免疫、遗传、原发疾病等因素相关。 一、主要病因 1、血小板过度破坏:50%~70%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浆和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一种或多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另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细胞毒T细胞可直接破坏血小板。 2、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自身抗体还可损伤巨核细胞或抑制巨核细胞释放血小板,造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血小板生成不足。另外,CD8+细胞毒T细胞可以通过抑制巨核细胞凋亡,使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生成不足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另一重要机制。 3、遗传因素: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与遗传基因有关,尤其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编码基因ADAMTS13突变或缺失,导致相关酶活性降低或缺乏而致病。 4、其他因素:原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患者体内存在ADAMTS13自身抗体或抗CD36自身抗体,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过多的VW因子多聚体导致血栓大量形成。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是继发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骨髓移植和妊娠等多种疾病。 二、诱发因素 1、感染因素:是获得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的诱发因素,可加重患者的症状。 2、药物性因素:该因素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病中也不容忽视,如阿司匹林会加重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症状。 3、妊娠:妊娠期妇女因妊娠期生理的变化,导致血小板的数量和凝血功能的改变,也会加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4、自身免疫因素:患有自身免疫病的患者因自身免疫系统存在缺陷,更易使病人对自身血小板抗原免疫失耐受,出现血小板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