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简介如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 汉族。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刘德地主放牛。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的政绩:兴修水利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朱元璋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成绩卓然。 朱元璋出身农民,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在他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他即位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 按惯例,朱元璋使用的车舆、器具等物,应该用黄金装饰,朱元璋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在朱元璋积极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 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朱元璋传位于谁
朱元璋传位于他的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朱元璋》读后感悟
李艳艳
朱元璋小时候就非常清楚,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方法对待,我认为这一点是我看到58页为止,他身上最大的优势。他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也懂得该怎么去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比如当他的能力过高,郭对他产生担忧的时候,他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用适合对方的方式去对待他,这在性格色彩当中称之为“钻石法则”。你越对我不相信,我就越是老老实实安分守己,你越是对我想要激怒我,我就越镇定自若,你让我带兵打仗,我就带功而归……时间久了,郭的疑虑自然就消除了,这才赢得了后来朱元璋的又一次被信任。
如果朱元璋是个情绪外露,大大咧咧比较随意的人(大红色性格)他遇到这事儿会想:我辛辛苦苦带3/4的人马回来,完全交给你统领,你不但不提拔我,反而对我越来越提防,越来越不信任,还处处给我穿小鞋,挖坑……老子才不受你这个气!……假如红色性格的人情绪一发作,事情肯定就是另一个结局了。
《朱元璋传》阅读笔记
【金句】所以,朱元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过度干涉帝国其他成员的生活是妨碍了他们的幸福,他绝不会认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全社会自由发展的前提”;相反,他认为“每个人的不自由是全社会安定团结的前提”。在朱元璋眼里,他其实已经是一个十分仁慈的君主。历史上有几个皇帝像他这样关心统治下人民的穿衣吃饭问题?有几个皇帝为了抓社会治安像他这样殚精竭虑?赐予人民生存权和温饱权就已经足够。至于什么个性、思想、自由的价观值,人的生命尊严,他那个农民的头脑里,连想都没有想过。
【理解】从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小时候受尽了饥饿的苦,所以在他的骨子里,他觉得解决人民的饥饿问题是皇帝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皇帝最大的成就。
所以,他从一开始登基就开始着手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包括勤劳国事,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毋庸置疑,在朱元璋的统治下,底层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是朱元璋创造的不朽的功绩。
换言之,马斯洛理论强调在生理需求之外还有四个层次: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朱元璋解决的还只是人民的第一层次需求~生理需求,而人从生理需求的控制下解放出来的时候,一定会有更高层级的需要,而这些需要被扼杀的时候,人就变成了僵尸,没有任何创造性。
【感悟】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当然最开始就是满足于基本的生理需求,管好吃饱穿好,丰衣足食,而完成了这一步,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团队管理也是一样,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各具特色,都各有千秋,如何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让每个人的价值和潜能发挥出来,让每个人都能在团队中感受到“爱与尊重”,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管理者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来看全局,管理者需要有格局,有人格魅力,有更好的思维和见识,而不是拘泥于小节;管理者更应该鼓励创造,在团队中形成创意竞优的文化,带领团队勇于开拓、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