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

甚么是白细胞介素?
甚么是白细胞介素?
提示:

甚么是白细胞介素?

更新1: 1、抗肿瘤及抗放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值,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力,提高激活状态下的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Ⅰ的能力,促进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Ⅱ,诱导干扰素生成,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增进食欲,使肿瘤缩小,对癌症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更新2: 云芝:增 加 抗 体、补 体 及 多 种 细 胞 活 素 , 例 如 : 白 细 胞 介 素 -2 、 白 细 胞 介 素-6 、 干 扰 素 等 之 产 生 白细胞介素-2 【别名】 白间素 欣吉尔 T细胞生长因数 白细胞介素-2 【外文名】Interleukin-2 IL-2 【适应症】 白介素-2是一个分子量为14500的糖蛋白,它 *** 已被特异性抗原或致丝裂因数启动的T细胞增殖。重组白介素-2可用于临床研究。主要用于肾癌、黑色素瘤和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效(Rossenberg)。LAK细胞代表1个有单核巨噬细胞,B和T淋巴细胞特征的异原的细胞体。这些LAK细胞似乎对癌细胞有特异作用。此外,LAK细胞(不象T细胞)介导杀伤不受MHC的约束。 【注意事项】 1.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2.少数病人有发热不适、呼吸困难、嗜伊红细胞增多、贫血、水潴留(毛细管漏出综合征)、瘙痒、胆红素和肌酐水准短暂增高、鼻出血、舌炎、口干、精神状态改变、精神混乱、定向力障碍和精神变态。 3.血小板减少、红斑或皮疹、低血压、尿少、脱发和心肌梗塞等。 【规格】 粉针剂:1000u 10000u 10万u 100万u. 细胞因子的一类﹐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物质﹐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不同的淋巴因子能表现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特性或功能的变化。淋巴细胞借助淋巴因子对邻近或远离的靶细胞产生作用﹐这与抗体的作用相平行﹐是实现免疫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十分重要的途径。 淋巴因子在正常人和动物体内含量极少﹐不易从体内测出或提取。各种淋巴因子最初都是从在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发现的。这种上清液﹐所含的淋巴因子的浓度很低﹐只能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来检测其生物学活性。自1966年以来的报导﹐有近百种不同名称的淋巴因子﹐其中大都缺乏分子结构的研究﹐仅根据它们的生物学活性来进行命名和分类﹐这样虽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容易引起混乱。例如分子结构相同的物质﹐可因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而被称为几种名称不同的因子﹔有时﹐活性相似而分子结构不同的几种物质会得到相同的名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对各种淋巴因子的研究与生产。目前认为研究一种因子﹐至少需了解四个方面﹕淋巴因子的产生﹐包括因子产生细胞的种类﹐因子产生的条件及调节机制。淋巴因子的物质特性﹐包括因子的理化特性﹑分子结构与基因结构等。淋巴因子的功能活性﹐包括因子作用的靶细胞种类﹑靶细胞上因子受体的分子结构﹑受体的基因特性﹐靶细胞对因子发生反应的机制﹐以及因子在全身的作用等。淋巴因子的实际应用﹐包括因子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淋巴因子的种类繁多﹐至今只有少数因子得到较充分的研究﹐1979年第二次国际淋巴因子学术会议决定﹐把已弄清分子结构的细胞因子(包括淋巴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L)﹐并按他们被确认的先后顺序﹐用 *** 数字编号。现在至少已有10种细胞因子被正式命名为白细胞介素。其中白细胞介素2﹐3﹐4与5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属于“真正”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1和6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也可由一些淋巴细胞培养株产生﹐它们既可算单核细胞因子﹐也可算淋巴因子。现在许多新的研究表明﹐一些白细胞介素和其他的细胞因子﹐既可以由多种非白细胞产生﹐也可以作用于非白细胞的靶细胞﹐它们的生物学作用不仅仅是充当白细胞之间的介质﹐有一些重要的细胞因子或淋巴因子﹐虽然其分子结构与基因结构已弄清﹐知其产生细胞或其靶细胞不属于白细胞﹐故不宜称为白细胞介素﹐但仍保留着惯用的名称。 较重要的淋巴因子 有如下种类。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产生的用以实现细胞间功能调节的因子(见白细胞介素)。 单核-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1966年发现的一种淋巴因子﹐可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产生。人的MIF是糖蛋白﹐包括有23000和55000两种分子量的分子。在体外试验中﹐MIF可以抑制在毛细玻璃管中的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向管口外的四周运动﹐故名。将MIF注射于人或动物皮内﹐局部可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样的变化﹐皮肤出现红肿硬结﹐病理检查表现为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这说明MIF在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IF产生试验是一种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如果待检者的淋巴细胞在某种特异的抗原 *** 下﹐能在细胞培养液中产生MIF﹐则说明待检者可以对这种抗原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或者说此人对该抗原存在特异的细胞免疫力。 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LIF) LIF的产生细胞和产生条件与MIF相同﹐能抑制多形核粒细胞的移动﹐对单核-巨噬细胞却无作用。人的LIF是分子量为68000具有活性的蛋白质﹐与MIF不同﹐而LIF的生物学意义和产生试验的临床意义﹐均与MIF相同。 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CF) 为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是分子量为12000~25000的蛋白质﹐能吸引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变形运动的方式通过微孔薄膜﹐MCF在体内能吸引单核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组织部位﹐能促进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及组织的炎症反应。 白细胞趋化因子(LCF) 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是分子量在24000~55000之间的蛋白质﹐其作用与MCF相似﹐但只对多形核粒细胞有作用﹐对单核-巨噬细胞无作用。 B细胞生长因子(BCGF) 由活化的T细胞或某些淋巴细胞产生的能促使B细胞增殖的小分子蛋白质。根据分子量的不同及引起B细胞增殖的附加条件不同﹐BCGF可分为BCGF-和BCGF-两种。BCGF-的分子量为18000﹐能使经抗免疫球蛋白M﹑脂多糖或产生蛋白A的葡萄球菌活化的B细胞增殖。小鼠的BCGF-的特性部分与白细胞介素-4相似。BCGF-的分子量为50000~60000﹐能使经硫酸右旋糖活化的B细胞增殖。小鼠的BCGF-与白细胞介素-5的部分活性相同。 B细胞分化因子(BCDF) 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使活化的B细胞发生特性的改变﹐分化成为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具有BCDF活性的淋巴因子有数种﹐它们的分子量不同﹐作用于B细胞分化过程的不同环节。其中分子量为22000和36000的人BCDF﹐与白细胞介数-6的部分活性相似。 细胞毒性因子 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T细胞(Tc细胞)﹑活化的T细胞﹑活化的B细胞或活化的巨噬细胞对各自相应的靶细胞有杀伤作用﹐即细胞毒性作用﹐这些作用与各自产生的细胞毒因子有关。天然杀伤细胞细胞毒因子(NKCF)﹐是NK细胞在接触相应的靶细胞后释出的两种分子﹐分子量分别为20000和40000。NK细胞的靶细胞是一些肿瘤细胞和未成熟的造血细胞﹐称为NK敏感细胞。NKCF能与NK敏感细胞细合﹐并被纳入胞内﹐从而使NK敏感细胞裂碎。细胞溶素﹐是由大颗粒淋巴细胞和活化的Tc细胞的胞浆颗粒释放出来﹐能杀伤的靶细胞范围较宽﹐杀伤作用较NKCF快﹐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洞。所以细胞溶素可称为穿孔素。细胞溶素的分子量为60000。有报导﹐细胞溶素与NKCF之间有共同的抗原性存在。淋巴细胞毒素﹐由活化的T或B细胞产生﹐分子量为80000~90000﹐能对一些非淋巴细胞或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它们杀伤靶细胞的种类比NKCF稍多﹐但与NKCF无抗原 *** 叉。肿瘤坏死因子(TNF)。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具有多种活性﹐能引起发热﹐促进肝细胞合成补体和急性期反应蛋白﹐也能在体外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使移植的肿瘤发生坏死和出血。分子量为45000。用基因工程产生并纯化的小鼠TNF与淋巴毒素相比﹐两者有30%的氨基酸相同。人的TNF和TNFβ的分子量分别为17000和25000。 干扰素 由不由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分为﹑β﹑和γ干扰素三种。干扰素作用于正常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能使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干扰病毒在正常细胞内的繁殖﹐因而得名﹐干扰素和β干扰素分别由各类白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于受病毒或多聚核酸作用之后产生﹐一般不在淋巴因子之内﹐γ-干扰素由T细胞或NK细胞在受有丝分裂素的作用后产生。人的γ-干扰素分子量为20000~25000。γ-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为﹕调节抗体产生反应﹐增加Ig的产生﹐抑制T和B细胞的增殖。增强NK细胞的活性﹐也可增加NKCF的产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具有吞噬细胞活化因子(MAF)的活性﹐能增强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能增加巨噬细胞HO和O的产生。 参考: 210.240.193.70/xency/Content?ID=23671

什么是白细胞介素
提示:

什么是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即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 目前至少发现了38个白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IL-1~IL38,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它们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 免疫系统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受到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调节。根据细胞因子的结构同源性可将其分为几个蛋白质家族,如IL-1家族、IL-6家族、IL-10家族、肿瘤坏死因子家族和造血因子家族等。白细胞介素穿插归类为其中。

上一篇:手游推广渠道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