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走搭石慢过桥类似的俗语有哪些?
紧走搭石慢过桥类似的俗语: 1、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3、紧趁的庄稼消停的买卖。 4、紧打酒慢提油。 5、紧走不如慢爬。 6、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7、心有余而力不足。 8、身在福中不知福。 9、书到用时方恨少。 10、身在福中不知福。 俗语形成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紧走搭石?
现代人对“紧走搭石慢过桥”很难理解,因为现代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这些过河设施了。
先说“桥”。以前的桥是用桥凳、桥板搭建的,桥板长度一样,两头各有两个方孔;桥凳上面有四个方孔。每两块桥板相对的一端对搭在桥凳上,用四个木栓分别插在桥板和桥凳的方孔中,使它们不至于滑脱。根据水面宽度,架设数量合适的组合体,整座桥两端的桥板一头落地,形成斜面。这样的桥是活动的,随着水面宽度变化,可以增加或减少组合体,遇到洪水,能立即拆除。为方便架设、拆除,因而桥板的重量较轻。体重大、或挑担子的人走在上面,会引起桥板上下颤动。如果行人步频与桥板颤动吻合,会引起剧烈颤动,造成桥板弹起而脱离桥凳掉进河水中。因此,过桥需要放慢脚步,以免与桥板颤动同步。
所谓“搭石”,是在河水中铺设一些石块,它们的距离、大小不同,也不呈直线,而水流的作用会石块不稳定。如果慢行,常会因重心不稳掉进水中。因此,常常是用“跳闪”动作快速通过。
半个多世纪以前,山溪多用“搭石”,相对平稳、宽阔的河流多用木桥。“紧走搭石慢过桥”是古人总结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