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简介
分类: 生活 >> 交通出行
解析:
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55公里,通过全封闭式高速
公路25-30分钟,都江堰距青城山约有17公里.
名字由来:因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的著名水 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伏龙观:伏龙观位于都江堰市离堆公园由,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二王庙:二王庙的修建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安澜索桥: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同时,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称为"离堆"。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不少水利专家,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
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顺山势逐级长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龙现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
在玉垒山有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等。
二王庙前岷江上的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都江堰的资料
都江堰位于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部,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仅存的水利工程,其特点是无坝引水。科学地解决了河道自动导流、自动排沙、控制来水流量等问题。消灭了洪水,使川西平原成为“旱涝靠人”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已达到40多个县,1998年超过1000万亩。附近的都江堰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
都江堰主要景观有:
鱼嘴分水堤:它是都江堰的引水工程。因形似鱼嘴而得名。它高高地矗立在岷江的中央,将岷江分成两条河流。西外江,俗称“金马河”,是闽江干流,主要用于泄洪;东缘脚下那条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道:它具有显著的泄洪冲沙功能,所以又被称为“飞沙堰”。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瓶口流量的上限量,多余的水会从沙飞堰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会冲破自己的堤坝,让大量河水回流到岷江。
宝瓶口:它起着“控制闸”的作用,可以自动控制内江的流入。它是在延伸到岷江的千山(现在叫灌口山和雷宇山)的长山脊上开凿的一个洞。是人为割开的控制内江流入的咽喉。因其独特的类似瓶口的功能,故名宝瓶口。
离堆:宝藏瓶口右侧左边的小山,因与山分离而得名于堆。在挖宝瓶口之前,李是尖山虎头岩的一部分。宝口瓶口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被誉为“离堆锁峡”,是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伏龙观:它位于都江堰市里堆公园,深潭旁。因李冰俯首恶龙,蹲于李堆下,北宋初改名为“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祠、李公庙等。
二王庙:建筑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幽静处。这是一个集寺庙和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景点。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约1万平方米。第二个国王庙分东西两部分,东边是花园区,西边是庙区。
安澜索桥:也被称为“夫妻桥”,它位于都江堰余醉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条河流,长500米。现在桥已经下移了100多米,变竹为钢,支撑缆绳的木墩变成了混凝土桩。
都江堰同城首选身边抖事,同城一手资讯包打听。失物招领旅游攻略同城商家,你的每一次发声都能被看到。千里真情,瞬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