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经常把自己坐的位置等同于领导力,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等到一旦从位置上下来,却发现门前冷落车马稀。这篇文章3300字,预计9分钟读完,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什么样的领导,值得跟随?相信你的心中会有答案。
作者 | 张良计
编辑 | Estella
来源 | 张良计(ID:zhang_liangj)
前两天发了个朋友圈,说很多35岁以上的职场人,做到管理层连最基本的工作技能都丢了,PPT不会写了,代码不会编了,设计不会做了,只会天天吹牛逼,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最后被裁员是活该。
没想到有人跳出来反驳,说都做到管理层了,就不应该和手下抢活干,反而要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公司战略,资源整合,大方向的制定上。
这个观点,我只能同意一半。
拒绝纸上谈兵
有效的战略来自于最基层的市场
做到管理层,确实精力应该放在更宏观的事情上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执行的工作就能完全放弃了。
道理很简单,所有大方向的制定,都要从最基层最前沿的市场开始谈起。
这跟打仗是一个道理,没去一线带过兵的人,没经历过前方战场的惨烈,不了解瞬息万变的战局,那制定出来的“大方向”就跟过家家一样。
所以才有个成语,叫“纸上谈兵”。
大家都知道格力的董明珠。如今在商界呼风唤雨的她,当年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丈夫去世儿子患病,不得不出来找工作。
她当时进格力,干的是最不起眼的销售岗位。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她从一个普通业务员一步步爬到格力销售女王的位置。
这个过程的艰辛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这样一种成长经历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扎实。
这个扎实,体现在她方方面面的销售基本功上,以及基于这个基本功之上再生长出来的战略格局和眼光。
就说一件小事。
当年中国的家电市场还没有直营的概念,空调销售全部依赖赚差价的中间经销商。
因此,如何让自家产品得到经销商的青睐就成为重中之重。
可彼时格力还是个小品牌,和其他空调厂商比现金当然比不过。
于是董明珠想了个办法,让经销商先免费试用格力的空调,试用觉得不满意就不卖。试用的满意,就帮忙向周围人推荐一下,通过口碑的积攒一点点打开市场。
这个方法今天来看没什么,但放在几十年前,这是个前无古人的事情。
那时候董明珠就懂得“人传人”的口碑营销,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其他空调品牌还在猛砸电视广告。
能想出这个办法,如果没有扎实的销售经验和对市场的洞察打基础,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有天天和那帮经销商打交道,才会知道竞争对手怎么干的,消费者是怎么想的,你的优势在哪里,你的劣势在哪里,才会想得出奇招。
有效的战略,一定来自于对前线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办公室的高谈阔论。这句话放在哪个行业都不会错。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切忌假大空
理论与实操并重
近几年互联网公司崛起,向其他行业反向输出了很多人才。但这种反向输出,最终水土不服的情况居多。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本身就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异,把互联网公司的思维生搬硬套到传统行业里,这种磨合本身就会浪费大量时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大环境变了,事物的逻辑就变了。很多底层方法论若不加以思考和改良,套个壳子就去用,失败的概率很大。
互联网提升的是信息流通的效率,是对用户体验的升维创新,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从而挖掘出更广大的商业价值。
它并不能改变你生产一瓶汽水用的原料是好还是坏。产品质量在过去很重要,在今天依然很重要。
它也不能改变你设计生产一辆汽车的过程,你依然要遵循最基本的工业设计原理,去研究底盘和发动机,而不是研究怎么画PPT。
恰恰是喜欢纸上谈兵的人,最容易被新概念洗脑,没有长久扎实的经验做根基,才会被各种假大空的概念带着跑。
大家想想,自己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领导?
去参加了几个行业峰会,几次高峰论坛,听到一些新名词就赶紧在微信群里发消息让下属们好好研究,公司马上要改变方向, All in XXX。
想一出是一出,天天把下面人搞得人仰马翻。
这样的领导,定的战略朝令夕改,对公司业务也没有深入的判断。三天两头把人叫到办公室里“品茶论道”,实质性的东西一个都没有,还特别喜欢PUA员工。
可现在这一套,对于年轻人没有用了。
光说理论没有实操,只讲过往成功案例却拿不出现在的工作成果,这都很难服众。
如今的年轻人,再也不是过去通过倚老卖老就能忽悠的小白。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他们早就自学成才,对社会和职场的运转规则有了初步了解,形成了自己一套辨别是非的价值观。
他们更加实际,清楚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再和他们说理想谈抱负,讲些有的没的,人家不要听了。
现在年轻人不好忽悠了,如果想当一个称职的领导,最容易获得年轻人信任的方法只有一个:亲自做给他看。
比如,你不能光骂他PPT方案做得烂,还要亲自示范告诉他,为什么烂,哪里烂,接下来方案这里应该怎么改,那里应该怎么调。
并且证明最后经过你“调教”好的方案,确实赢得了客户的欢心。
哪怕你只会动嘴皮子,但说的话都是有的放矢,都在点子上,这也能给到下属一个明确的指示。而不是下属听完以后,只知道自己被骂了一顿,却搞不明白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这就像学功夫,师傅如果只会跟你讲道理讲心法讲年轻时候的丰功伟绩,就是不愿亲自打两拳给你看看,你会去拜师么?
是队长就要带头冲锋,以身作则的领导最能服众。
特别是工作10年以上的人,千万不要以为做上管理岗位后就能高枕无忧了,以前的那些脏活累活,可以完全不用管。
“做领导的,应该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战略上”,这句话是个误区。
正因为你是从一线岗位一步步爬上来的领导,所以你应该对公司的业务情况有一个通盘的了解。
这个了解,是从最前端的市场销售和渠道建设,再到中端的产品设计和研发,最后到后端的客户关系管理和售后服务,心里必须有一根清晰明了的“线”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
然后,再搭配对行业多年成熟深入的思考和提炼,最后变成高屋建瓴的战略。
脏活累活积累起来,才能变成经验和观点,才能升华成战略大方向,否则就只是空中楼阁。
即使手停下来了,脑子也不能停。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身为领导以身作则
向上升级、向下兼容
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找高管,不喜欢找外面的空降兵,而是喜欢内部提拔?
因为外部的空降兵并不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往往带着想当然的想法,最后容易水土不服。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比如京东,前几年从一票500强快消大企业里挖来了许多高管,最后没有一个成功留下来的。
最短的,呆了3个月不到。
后来刘强东想通了,还是得从内部找人提拔。因为只有内部的人,才最了解公司的业务,最了解自己的消费者,最了解公司未来要走哪个方向。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写的一手好PPT,编的一手好代码,会琢磨分析框架,会讲方案,会做设计,这些都叫“硬基本功”。
随着经验的增长,你的位置上去了,但硬基本功不能荒废,时不时还要拿出来练练手。
因为你不知道未来哪一天会突然用上,我就碰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
本以为坐上管理岗位之后可以把重心放在公司业务的战略上,放在重点客户关系的拓展维护上,放在行业资源的整合上。
但带人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小事依然要手把手去教。
小到一个PPT方案的思路,一句核心观点的提炼,一个Excel的格式修改,别看事情小,如果修不好这些小零件,你也运转不了大机器。
并且,如果连这点小事你都做不出示范榜样,其实会很丢脸,很伤面子,会让年轻的下属心里犯嘀咕:
“领导这种事都做不好,以后还怎么带我?”
“说是老板,其实也不过如此,不就是比我早工作几年而已。”
“思路这么混乱怎么当老大的,还没我想的明白呢。”
总结下来,就4个字:
我不服你。
甚至这个时候会有下属蠢蠢欲动,找准时机把你干掉上位。
所以要做一个好领导,特别是中层领导,光会动嘴皮子是远远不够的。
你还是要踏实,并且这个踏实是能够让下属切身感受到的,是以身作则,带头冲锋。出小事了教下属解决,出大事了自己能顶上,既可以定方向,又懂得做执行。
现在这个时代,是要你既能当老板做总指挥,必要的时候也能撸起袖子下地干活,而不是只会站在旁边发表意见,说一些不痛不痒冠冕堂皇的话。
哪怕你可以不去操心细枝末节的事情,但也要留一个心眼在这些关键的小地方。哪怕是能完全放心交出去的工作,也要分一部分心思盯着,一旦冒出风险的苗头能够马上扑灭。
你代表的不再是你个人,而是你领导的一个团队集体。你要对所有团队成员负责,所以付出的精力其实会更多。
这就叫向上升级,向下兼容。